在配资炒股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了亲兄弟,将弟媳纳入后宫,后来结局如何?_李元吉_杨氏_权力
前言在配资炒股
自“玄武门之变”后,李世民握紧了大权,但这份权力背后也带来了无尽的争议和非议——他不仅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,还娶了弟弟李元吉的遗孀杨氏为妻,并且两人还育有一子。面对这一切,不少人感到不解,为什么他会做出如此令人费解的举动?究竟其中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?
一、李元吉这个冤大头,究竟冤在哪里?
公元618年,李渊建立了唐朝,并封李世民的二弟李元吉为齐王。然而,这个封号对于李元吉来说并非理所应当。事实上,李元吉的出生注定了他的一生并不光彩。李元吉生下来相貌丑陋,窦太后见状深感厌恶,甚至一度命令宫女将他秘密抛弃。幸运的是,这些宫女心地善良,最终没有把他丢弃,而是悄悄带回家抚养。直到李渊回宫得知此事,李元吉才得以重新回到李家的怀抱。
然而,这个本应感恩的机会并没有让李元吉懂得珍惜。长大后的他性格残暴,常常强迫府中的佣人们穿盔甲进行生死搏斗,甚至在一次打闹中被佣人刺伤。即便如此,李元吉依然不改其暴戾性格。某次,有妃子劝他收敛暴行,却被他怒斥并命人将她杀害。正因为这些恶行,李元吉虽然拥有一位美丽的妻子杨氏,但两人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感情,杨氏甚至没有为他生育子女,便足以看出两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。
展开剩余81%李元吉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,他的一生并没有为世人留下什么美好回忆,最终死后,李世民继承了他的权力和妻室,这或许正是李元吉自己的恶行所带来的报应。然而,我们也不该简单地将李元吉定性为“恶”,他一出生就被母亲抛弃,失去了最基本的母爱,这对他一生的性格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没有母亲的温暖,李元吉很难学会正常的情感表达,他的暴力行为或许正是内心深处无处倾诉的痛苦表现。我们不能为他辩解,但也不必对他的悲惨命运过于苛责。
二、杨氏何以甘心投入其怀抱?
626年,李世民通过“玄武门之变”成功夺取了政权,杀害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,并囚禁了他们的家属,包括李元吉的妻子杨氏。许多人对杨氏的选择感到不解,李世民不仅亲手杀了她的丈夫,为什么杨氏却能够毫无报仇之心,甘愿进入李世民的怀抱,甚至为他生下了孩子?
杨氏与李元吉的婚姻本就不幸福,李元吉丑陋且性格残暴,杨氏自然难以与他产生深厚的感情。并且,她并未为李元吉生育子女,这也说明两人关系始终冷淡。相比之下,李世民文武全才,待人仁厚,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和统治能力。在“玄武门之变”后,李世民为了安抚朝廷和民众,迅速将李元吉的遗孀杨氏纳入后宫,并对她极尽宠爱。对杨氏而言,这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改变,原本受困于李元吉暴虐的她,一跃成为宫中的宠妃,地位提升,生活也变得富足而安稳。
对于杨氏来说,这种安排无疑是个令人心动的选择。她从一个无所作为的妃子,摇身一变成了国家的实质性母亲。她重获自由,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,这样的日子远比报仇雪恨更加令她心动。尽管杨氏或许在内心深处曾有过一丝愧疚和疑虑,但权力的诱惑最终让她做出了选择。在面临第二次机会时,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向现实妥协,杨氏无疑也是其中之一。
三、杨氏为何始终无法转正?
尽管李世民宠爱杨氏,将她视若珍宝,甚至一度有意立她为皇后,但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现,杨氏始终未能成为李世民的正妻,反而一直停留在一个尴尬的位置。那么,这一切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?
问题的关键在于魏征的一番忠告——“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”。“辰赢”是指一位女子先后嫁给叔侄二人,这种婚姻背景显然存在问题,容易对继承人产生潜在隐患。魏征的这番话提醒了李世民,杨氏的身份和背景不适合登上皇后的宝座。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,李世民迅速意识到这一点,并决定放弃立杨氏为皇后的计划。为了避免未来可能的政治风险,他还决定将杨氏与李元吉所生的儿子过继给李元吉,确保家族香火的延续。
这对杨氏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她刚刚登上了权力的巅峰,却瞬间跌落谷底,甚至连作为母亲的身份也无法保持。她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被夺走,失去了对自己孩子的所有权利。
四、这就是李世民的隐忧所在
杨氏作为一个曾经被暴虐丈夫压迫的女人,能够获得第二次机会本应是一次彻底的解脱,但她始终未能摆脱过去的阴影。李世民给了她希望,却也在关键时刻果断地斩断了她的念想。尽管他或许感到遗憾,但作为一位帝王,必须以大局为重,他做出了这个痛苦但正确的决定。
李世民的决策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眼光,他能够毫不犹豫地放弃个人情感,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选择。这种果断和远见,才使得他能够成功地建立起大唐盛世,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。
结语
今天,我们回顾杨氏的命运,或许会对她的遭遇产生深深的共鸣。她站在权力和名利的十字路口时,如何能够不心生渴望?然而,最终她所得到的,却只有权力的背弃和名利的空虚。她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,带来的只有失望与惆怅。她的命运,正是那个时代女性无奈命运的缩影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